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
深度关注|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
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反人权 反人性 反人类——从四场战争看美国残暴本质

发布时间:2022-05-18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小[ ]

  原标题:特稿:反人权 反人性 反人类——从四场战争看美国残暴本质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特稿:反人权 反人性 反人类——从四场战争看美国残暴本质

  新华社记者朱瑞卿

  “美国犯下多少战争罪行?美国似乎一直处于战争之中,随意剥夺了大量生命——这是最恶劣的侵犯人权行为。”美利坚大学人权问题专家杰弗里·巴克曼曾发出如此诘问。

  自建国起,美国就热衷于武力扩张。二战结束后,美国更是野心膨胀,为争夺和维护霸权频频在世界各地挑起或参与战争,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伤,无数人流离失所。可以说,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打着维护“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制造了一连串震惊世界的惨案,犯下了一系列反人权、反人性、反人类的罪行。

  正如美国《外交政策》网站一篇文章所指出的:“美国人动不动就批评其他国家的反人类罪,却拒绝照镜子看看自己——其实这种做法早已被所有人看穿。”

  朝鲜战争

  【惨案】韩国忠清北道永同郡老根里,有一座跨溪而建的铁路桥。1950年7月26日,美军在仓促撤退时,以在撤退难民中混有朝鲜人民军战士为借口,在这座桥下屠杀了大批无辜平民。这一事件直到1999年9月才被媒体曝光。据报道,事件中约有400人遇难。有幸存者证实,屠杀持续了三天。

  美军第七骑兵团老兵乔·杰克曼回忆说:“有个中尉疯了一样尖叫,四处开火,把所有人都杀了……不管是什么人,无论是八岁还是八十岁,都给杀了。”

  “在桥下,一些人徒手挖洞藏在里面。”一名幸存者回忆,“其他人把尸体堆起来,在尸体后面躲避子弹。”

  【数据】据韩国媒体报道,除“老根里事件”外,美军1950年七八月间还在庆尚北道漆谷郡的倭馆桥和高灵郡的德胜桥杀害了逃难的数百名平民。此外,美军炮击全罗北道益山车站、用机枪扫射忠清北道泗川市的一个村庄、轰炸忠清北道丹阳郡的村庄,以及在庆尚南道马山地区枪杀手无寸铁的平民,都造成了数十乃至数百平民的死亡。

  朝鲜战争虽然较其他三场战争持续时间短,但异常血腥,导致300多万名平民死亡,另有约300万人沦为难民。战争期间,美军曾在朝鲜北部地区和中国东北部分地区秘密实施细菌战,以飞机布撒大量带有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等病菌的昆虫、老鼠、兔子等媒介物,给中朝军民造成巨大伤害。

  【控诉】因披露“老根里事件”而获普利策奖的前美联社记者查尔斯·汉利刊文说,纪念塔、博物馆和充满悲伤的雕塑花园在老根里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但在杀戮者的故乡美国,或是故意,或是冷漠,大部分真相仍被掩盖”。

  美国历史学家布鲁斯·卡明斯说,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开展的无差别轰炸无异于种族灭绝,“肮脏得令人发指”,“我们这些表面上的民主同盟国才是最恶劣的罪犯”。

  越南战争

  【惨案】1968年3月16日,一支美军在越南广义省美莱村执行“清剿”任务,杀害了500多名手无寸铁的村民,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就是惨绝人寰的美莱村大屠杀。而在给美军西贡总部的报告中,这一恶行被描述为“重大胜利”。这一事件于1969年被美国记者西摩·赫什曝光。

  在1989年英国纪录片《美莱村四小时》中,士兵瓦纳多·辛普森承认自己在美莱村杀害了大约25人,还参与过剥头皮与肢解尸体。他回忆说:“我开枪打死了他们——那个女士和小男孩,小男孩大约两岁。”

  【数据】美国《洛杉矶时报》2006年曾披露,除美莱村大屠杀外,越战期间至少还发生过另外320起美军屠杀越南平民事件。报道说,美军在越战期间的暴行并不限于少数缺乏军纪的军人,几乎所有参战美军部队均被发现有过类似行为。

  越南战争持续近20年,造成200万平民死亡,300多万人沦为难民。美军在越南投放约2000万加仑的落叶剂(橙剂),导致40万越南人死亡,200万越南人罹患癌症或其他疾病。美军还在越南留下大量未爆炸的炸弹、地雷和炮弹,估计需要300年才能完全清除。

  【控诉】美国习惯性地将越南战争中的暴行列为“个案”,但在美国调查记者、《杀死所有移动目标——真实的美国越南战争》一书的作者尼克·特斯看来,这无疑是个谎言。特斯通过采访100多名退伍军人得出结论,这些杀戮“源于美国军方最高层的蓄意政策”。他发出质问:“为什么拥有美军在战争期间暴行的所有证据,施暴者却不被起诉?”

  《纽约时报》2018年一篇文章评论,美莱村大屠杀并不是美军唯一一次对越南平民犯下战争罪,但对这一事件的掩盖,以及仅有极少数人被审判,成了美国越南战争的代名词。

  伊拉克战争

  【惨案】2005年11月19日早晨,伊拉克西部城镇哈迪塞,一名美军士兵遭遇路边炸弹袭击死亡。随后,一队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闯进爆炸地点附近的两所民宅,杀害了至少24名平民,包括妇女和儿童,其中最小的仅两岁。

  目击者说,美军在大街上和居民家中疯狂屠杀。2006年3月最先披露这一事件的美国《时代》周刊说,该杂志获得的一盘关于此事的录像带显示,被打死的平民当时还穿着睡衣。

  然而美军却在事后的一份备忘录中将这起血案描绘成美军遭到武装袭击后采取的反击行动,并对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攻击哈迪塞镇民宅的举动大加赞赏,称此举避免了美军士兵的伤亡。

  【数据】2003年3月,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以所谓“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绕过联合国安理会,悍然入侵伊拉克。这场战争导致伊拉克持续动荡,基础设施近乎瘫痪,极端组织趁乱坐大,而美国所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今不见踪迹。据估计这场战争导致20万至25万名平民死亡,其中超过1.6万人为美军直接致死。

  一份来自荷兰和平组织PAX的报告显示,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违规在平民区周边使用了约1万枚贫铀弹,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据联合国估计,如今伊拉克仍有约2500万枚地雷和其他遗留爆炸物需要清除。此外,美军还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原则,制造了多起虐囚事件。

  【控诉】前美国陆军情报分析员切尔西·曼宁(原名为布拉德利·曼宁)曾因向“维基揭秘”网站提供美军在伊拉克行动的机密信息,遭到刑事起诉并获刑。但曼宁说,美军对待平民的态度令人不安,曼宁的举动是为了揭露美军“杀戮欲”和漠视生命的行为。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曾刊文说,一些调查人员发现,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上往往错误识别攻击目标,对没有恐怖分子活动的地方发动攻击,因而实际平民伤亡情况要比官方报告高出数倍。“美国人从不去真正了解战争的代价,却一直继续战争,只有伊拉克平民才切身知道战争代价几何。”

  阿富汗战争

  【惨案】2021年8月29日,美国完全撤出阿富汗前一天,美军动用无人机向停在喀布尔一户人家院子里的白色轿车发射导弹,当场炸死居民艾哈迈迪家十口人,其中包括7名儿童。

  美军中央司令部一度声称,此次袭击的目标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阿富汗分支成员。但《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美国媒体后来调查发现,艾哈迈迪非但不是恐怖分子,还是美国一个援助组织的长期雇员。艾哈迈迪的弟弟哈米迪悲愤地控诉:“美国人指控我哥哥是‘伊斯兰国’成员,这是在为犯下的罪行找借口。”

  美军直到媒体揭露真相才承认这一“悲剧性错误”。但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军方“没有理由惩罚参与这次袭击的任何军事人员”。

  【数据】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发动阿富汗战争,给当地民众带来了长达20年的痛苦。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战争计划”项目统计显示,47245名阿富汗平民以及6.6万至6.9万名与“9·11”事件无关的阿富汗军人和警察在美军行动中丧生,1000多万阿富汗人流离失所。

  美国“截击”网站2021年8月披露,单是在2015年至2020年,美军就在阿富汗发动了超过1.3万次无人机袭击,造成至少1万人死亡。美国《纽约时报》2021年12月发表长篇报道,援引其获得的有关五角大楼的1300多份机密文件指出,美军空袭行动侦察草率、行事匆忙,发射导弹目标不明确,许多有关平民伤亡的报告都被打了折扣。

  【控诉】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021年11月一篇文章说,像杀死艾哈迈迪家人这样的美军空袭事件不是例外,而是“惯例”。“美国一直无视和蔑视阿富汗人的生命”。美国《纽约时报》也说,过去20年,远程操作无人机空袭成为美军常态,导致平民死亡的事件不断发生。

  2021年8月,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召开的阿富汗问题特别会议上,委内瑞拉代表指出,美国及其盟友对阿富汗进行了20年胁迫和军事干涉,导致大规模侵犯人权行为和有罪不罚现象,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混乱、破坏和杀戮,构成反人类罪。

中国公共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